業主只能提幾十斤電瓶爬樓或私扯電線,希望能設充電區
現狀
提電瓶爬樓梯
不小心閃了腰
說起充電,家住奎文區大虞小區的周女士表示,由于小區沒有專門給電動車充電的地方,她只能拆下幾十斤的電瓶提上樓充電。去年7月,她提著電瓶爬樓的過程中不小心閃了腰。自從腰部受傷后,她便對提電瓶爬樓有了心理陰影。
“但沒有辦法,每天都是騎電動車上班,不充電就沒法用。”周女士無奈地說。
家住奎文區房管局宿舍的孫女士也一肚子苦水。為了工作方便,孫女士買了一輛電動車,但是買后才發現小區內沒有地方充電,她只能提著三四十斤重的電瓶上樓充電。“我力氣本來就不大,電瓶必須得兩只手才能提得動,而且得提著它爬四層樓。”孫女士說,她每次提著電瓶爬到四樓都累得腰酸背痛。
奎文區大觀天下小區的李女士也表示,由于她工作的地方坐公交車不方便,自己又不會開車,所以想買輛電動車代步,但交房后卻發現小區車棚內沒有可以充電的地方。“3個月前就想買,現在還沒買,一想要提著電瓶上樓充電心里便打怵。”李女士說,雖然有電梯,但是從車棚到電梯的距離也很遠,提著電瓶會很累。
為了充電方便
樓上扯下電線
孫女士表示,她發現朋友所在小區內,很多居民為了給電動車充電方便,都是從樓上往外扯電線到樓下,然后給停放在樓下的電動車充電。記者走訪奎文區早春園小區、高新區翡翠苑小區等發現,小區內的一樓墻面或者空調外機上隨處可見各種裸露的電線和插排,有的業主甚至將電動車的充電器都直接放在地上。
4月29日下午,記者來到早春園小區,很多居民樓都有從樓上扯出來的電線,很多居民都是將電線從南側窗戶扯到樓外,然后將末端連接的插排放在南側墻根處,有的從五樓扯出來的電線長度有十余米。記者看到,這些裸露在外面的插排都已非常陳舊,未采取任何保護措施,不時有孩子從插排前經過。
在高新區翡翠苑小區內,一些業主將紗窗割破,把插排扯到窗外樓下,給樓底的電動車充電,還有一些業主從地下室的窗戶處往外扯線,一個個插排就暴露在外面。
“我們也不想這樣做,紗窗割破了不說,插排在外面也挺危險的,萬一有人扔上個煙頭或者下雨進水,后果都很嚴重,但是車棚里沒有充電的地方,為了給電動車充電方便,這也是無奈之舉。”翡翠苑小區的王女士說,以前她也是提電瓶上樓充電,但是提了幾次實在是太累了,而且提著幾十斤重的電瓶上樓很容易傷著腰,于是她就讓丈夫買了根長電線扯到樓下,這樣充電方便多了。
物業 沒有規劃充電區,看著亂停的電動車沒法管
記者發現,由于車棚內不能充電,很多居民將電動車停到自己樓下,或停在樓道里,以方便扯線充電或提電瓶上樓充電,車棚里反而成了自行車的天下。
在翡翠苑小區內,物業貼出的通知要求“自行車、電動車、摩托車一律停放在自行車棚內”,但是安全門左右兩側仍舊停放著各種正在充電的電動車。“開發商最初就沒在車棚內設置充電的地方,小區業主要想充電方便,只能籌錢進行安裝。”翡翠苑小區物業工作人員說,他們也考慮過這個問題,但由于小區情況特殊,如果在車棚內安裝充電裝置,電費是商用電標準,比業主自家用電貴很多,所以即便在車棚里安裝上了充電裝置,恐怕也很少有人會使用,因此就一直沒安裝。
該物業工作人員說,一些業主為了方便,把電動車停在樓下或樓道,有的還往外扯電線充電,占道停放給別人帶來不便不說,還會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。但是由于業主確實存在電動車充電難題,他們管理起來也犯難。
金華苑小區的物業工作人員也表示,現在小區內存在電動車亂停放和扯電線的行為,但卻無力改變。“業主不這么做怎么辦?電動車沒地方充電,業主生活很不方便,到時候業主更不滿。”
采訪中,這些小區的物業工作人員普遍表示,開發商最初設計時就沒有規劃出電動車充電區,是造成目前電動車充電難的根本原因。
小區電動車充電難題,晶星威爾小區智能充電站管理系統可以輕松幫你解決,智能化程度高,液晶觸摸屏操作,中文漢字,方便便捷。